第153章 番外(十)(2/3)
天才一秒记住爬书网,www.xpswx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沈景玄是同年,两人时常不免被拿来比较。沈景玄任灵州刺史时曾带着两千州兵援救凉州,襄助城中守军抵挡吐蕃大军,直至援军到来,堪称无双国士。
和惊才绝艳的沈景玄一比,谢刺史便黯淡了许多,甚至平凡到了平庸的地步,带着一点读书人的迂气,据说朝中还有不少同僚笑他有官癖。
不过沈景玄本人却对这位同年赞誉有加,称道他外圆内方,清正廉明,脚踏实地,为官一任便造福一方。
沈宜秋深以为然,他们行至庆州城郭,一路上见阡陌井然,百姓安居,谢刺史虽没有可以吹嘘的政绩,但却是真正让百姓受惠的父母官。
是夜,楚王一行下榻刺史府,谢刺史和庆州一众官员设宴款待宾客,尉迟越和尉迟渊在前院饮宴,沈宜秋则与刺史家的女眷同席。
刺史夫人育有一子二女,幼女尚在襁褓中,长女也才四岁,生得像个粉团子。
沈宜秋是独女,打小羡慕别人家有弟弟妹妹,特别喜欢孩子,尤其是这般粉雕玉琢的漂亮孩子,看见便心痒手痒。
谢夫人哪里看不出来,将襁褓交给她。
沈宜秋对付小孩很有一套,几番逗引,襁褓中的谢二娘咯咯直笑。
谢夫人笑道:“这孩子平日认生得很,倒是第一回 见她如此。”
沈宜秋越发得意,轻轻摇晃怀中的孩子:“可见二娘与我有缘,二娘叫什么名字?”
谢夫人答道:“叫娘娘见笑,还未及取大名。”
她顿了顿道:“可否请王妃娘娘赐个名字?好叫孩子沾沾娘娘的福气。”
沈宜秋推却不过,便问了谢二娘的八字,想了想道:“令嫒生于冬至日,‘含章可贞’,‘含章’二字可好?”
谢夫人连连颔首:“真是好名字。”
伸手拨了拨女儿胖胖的小脸蛋:“含章,快谢谢娘娘赐名。”
谢含章吐了个泡泡,挥动小手,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。
八岁的谢大郎自认已经长大成人,不愿再与女眷同席,跟着父亲去前院赴宴。
这小小孩童正襟危坐,应对得体,俨然是个小大人,他的相貌随了秀美的母亲,气派却比他的刺史阿耶还大。
尉迟越觉着好玩,逗他道:“小公子可曾进学,何时进京考进士?”
谢大郎煞有介事地作了个揖:“启禀殿下,家严常教导某,追求功名只是末流,当思报效国家……”
“休得胡言,”谢孝节连忙打断儿子,掖掖额头上的汗,向尉迟越赔礼:“稚子无知,贻笑大方。”
尉迟越还以一礼:“谢使君教子有方,家风谨严,令某汗颜。”
说罢又对着谢大郎郑重一揖:“小公子所言甚是,受教了。”
小孩冷不丁被夸,脸涨得通红,半天说不出话来,席间宾主都笑起来。
楚王一行在庆州刺史府逗留两日,第三日早晨,他们辞别谢刺史一家,动身启程。
行至城南郭外,日头渐渐升高,马车中燠热难当。
沈宜秋撩起车帷,忽见道旁支着个茶棚,布旗上写着“梅茶菓子”,一股若有似无的清香随风飘来,她不由食指大动,对尉迟越言简意赅道:“我想吃。”
楚王知道自家王妃最喜欢这些民间茶食菓子,一开始他还尽量劝着,但王妃哪是他拦得住的,久而久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,这一路上她见着什么新鲜物事都要尝一尝,倒也没吃坏过肚子。
两人下了车,走到茶棚前。
卖茶的是一对父女,父亲是个身形魁梧、满面虬髯的大汉,那小娘子与沈宜秋差不多年纪,生得挺秀气,虽不十分好看,却喜眉喜眼的叫人心生亲近。
见有客人来,那大汉忙搬了两张小胡床出来,用袖子揩抹几下,热情地招呼他们坐。
沈宜秋和尉迟越各要了一大碗梅子茶,沈宜秋又要了一碟糯米做的茶菓。
梅茶微酸,茶菓里掺了不知什么青草的汁液,清香而沁凉,十分消暑解渴,沈宜秋一口气吃了三个,又饮了两碗茶,顿时暑气全消。
她惬意地坐在茶棚中,捧着茶碗,看着远处的青山出神,那大汉忽然道:“敢问夫人……”
沈宜秋回过神来:“怎么了?”
那大汉欲言又止地朝她发髻上看了一眼,在衣摆上搓搓手,好容易鼓起勇气道:“不知道夫人头上这支簪子是哪里打的?”
“阿耶!”那小娘子正在棚子后头收拾,赶忙扔下抹布,提着裙子跑出来,拉着父亲的粗褐布袖子道,“问客人这个做什么!”
大汉道:“阿耶只是问问……”
说罢对沈宜秋解释道:“实在对不住,女儿快出嫁了,老汉我攒了几两银子,打算给她打支簪子压箱底,见夫人这簪子新巧,这才忍不住开口问,客人莫要见怪。”
沈宜秋笑着道恭喜:“这簪子是长安买的。”
这支荷塘小景金簪在长安很常见,不过庆州城里未必有工匠会打。
那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