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江山我有(1/7)
天才一秒记住爬书网,www.xpswx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计划没有变化快,在攻下洛阳之后,刘裕的第一阶段战略目标全部完成,然而在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上,出现了重大分歧。刘裕原先的计划是,四路大军在洛阳会师,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,应暂停进攻,等待刘裕本人亲自统率的战略总预备队到来后,发起总攻。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,关中和关东截然不同,前者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而且是后秦国都所在,精兵良将极多,只有自己才有能力确保胜利。
但他手下的将领们明显不这么认为,后秦军的不堪一击让他们觉得没有打过瘾,因此几员大将都不由自主地喊出了那句斯巴达名言——不问敌人有多少,只问敌人在哪里。
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和后秦的真正精锐交手,于是在一次前敌会议上,大家达成了一致,要用雷霆万钧的手段给后秦以毁灭的一击,用铺天盖地的胜利来迎接刘大帅的船队。
另外插一句,这次会议挑头的是王镇恶,他用他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赢得了刘裕的尊重,但这次的擅作主张还是引起了刘裕的不满,也为他最终的悲剧埋下了伏笔。
于是洛阳的晋军兵分两路,主力由王镇恶、檀道济、沈林子三人率领,西进攻击潼关,直捣黄龙。而朱超石和胡籓二将则沿河东下,扫清后秦余孽,迎接刘裕大军的到来。
西进的王镇恶、檀道济等部开头延续了以往的顺畅,他们很快就拿下了宜阳、渑池、蠡城。
但好运到此为止,很快不好的消息开始一个接一个。
先是偏将苟卓进攻匈奴堡,被刚刚拨乱反正的宁东将军姚成都击败,这是晋军北伐后秦以来打得第一场败仗。第一的意思是并不唯一。
檀道济对蒲坂的进攻也不顺利,后秦的并州刺史尹昭据城死守,任凭后来撰写了《三十六计》名扬天下的檀大将军如何用计,就是坚守不出。反正俺有厚厚的城墙和铁打的营盘,你又没用美人计,其他三十五计,对俺都没用。
更让王镇恶、檀道济等人大失所望的是:那个姚恢实在是太不争气了!要造反就该有点专业精神嘛,怎么这么快就让姚绍给打没了!由于姚恢失败得太快,让后秦能够迅速抽出兵力,驰援潼关、蒲坂前线。
然后更倒霉的消息到了,后秦第一名将姚绍因为平叛有功,被侄子皇帝充分信任,晋位为太宰、大将军、大都督、都督中外诸军事,带着后秦全部精锐,猛虎出笼般地涌向潼关。
姚绍不愧是名将,一到前线便把檀道济团团围住。
檀道济倒霉了,城里进不去,城外又被围,只好修筑工事,深沟高垒,坚守不战,局面异常艰难。
但战争就是这么奇妙,下一秒钟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,看似倒霉的未必真的倒霉,看似得意的也未必真的得意。最近一年见谁灭谁的姚绍在思量着该把檀道济包回饺子还是包子,在仔细勘察了晋军营地之后,他决定亲自带队去攻打晋军守卫最薄弱的西营。
然后他悲剧了,因为守卫西营的是晋军第一防守专家沈林子,沈林子放在现在一定进意大利国家男子足球队。因为他生平的唯一特长兼爱好就是防守反击,当年曾经把鲜卑铁甲和卢循的妖兵都闹得极不通畅,这回他要让姚绍也极为干燥。
姚绍麾军一头撞上去,碰了个头破血流,手下死了七七八八,小小的西营却巍然不动。
姚绍伤自尊了!自己贵为后秦第一名将,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,居然连个刚施工的营地都打不下来,于是脑袋一发热,名将发挥失常了。
他下令全体秦军都攻击西营,就是挤,也得把西营挤开。但问题是晋军并不只有西营啊。
檀道济看到兄弟为了自己受苦受难,立刻一面派哨兵向王镇恶求救,一面领着敢死队来抄姚绍的后路。
结果哨兵刚出阵地,就看见了王镇恶的援兵。原因很简单,是自己挑头让两个兄弟跟着自己违背刘大帅的指示单干的,要是这俩兄弟有了闪失,刘裕肯定拿自己的脑袋当门神。
三路大军夹击下,姚绍伤不起了。秦军大溃,血流成河,狼的流浪是躲枪,鱼的流浪是觅食,人的流浪是在二者之间。姚绍带着残兵向潼关流浪。
神话一旦被打破,就只剩下笑话了。
败退的姚绍前脚刚跨进潼关城,突然发现自己的队伍有些很眼熟的生面孔,原来王镇恶、檀道济、沈林子的追兵也紧跟着冲了进来。惊慌失措的姚绍当机立断:逃跑,放弃潼关,退守麟趾原。
一个人的外表有多风光,他的内心就有多悲怆!
仪表堂堂,器宇轩昂的名将姚绍,如三国吕布、列国子都,如今落魄得凤凰不如鸡。他不甘心,毕竟自己不是败给战神刘裕,事实上他连刘裕的影子都没见到,他只是败给了刘裕几个马前先锋,叫他如何肯低头。
滚滚长江水,东去不回头。人生何短暂,须臾白发愁。他想证明自己还有抗争生活的勇气,因此他拒绝失败,他想再一次改变命运。
但他不知道,放弃拒绝就是栽培痛苦。更大的痛苦正在守望着他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